蝙蝠山中镇海楼

来源:闽侯县 发布时间: 2018-06-05 16:13
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
天池。
 
    在闽侯县甘蔗街道洽浦村的东北方有一道南北走向的山岭,因其轮廓像一只展翅的蝙蝠,故称蝙蝠山,也叫大山。山上草木葱茏、花果飘香、脆竹摇曳,其间掩映着几落琉璃飞檐的建筑,那就是镇海楼建筑群。远远望去,倒有几分“青山藏古庙,胜景纳闲人”的韵味。
    深秋时节,站在山脚下,远远地就能闻到随风拂面的浓郁又清鲜的桂花香,缕缕沁人心脾,如仙女飘逸的襟带牵引着人们步步融入山林。沿着狭窄的石阶蜿蜒而上,两旁的茶花树和桂花树不时擦肩而过,如阿娜侍女的作揖行礼。不远处挺拔的橄榄树上挂满簇簇青绿的果实,甚是惹人嘴馋。就在这一片的翠绿中,道旁显露出的一块灰黑色的大石显得十分抢眼,只见它扁平面阔,中间似由神斧劈砍而留下深深的凹痕,两边又有弧度地缓缓隆起,边缘还有层层的褶皱,像极了一本摊开的书,人们都叫它“天书”。上面刻有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”等隶书字样。继续前行,路转山头,眼前突然同时见到了平安亭、至吉门和瑶台三处建筑,平安亭为方形门,吉至门则呈满月状,瑶台高大而浑厚,中间有一道半椭圆形拱门,各具特色。然而极巧的是这三道门顺着山势“1”字排列,竟形成了方门中套满月门,满月门内镶拱门,拱门外恰好现出一块蓝蓝的天,如一块蓝宝石嵌在其中,组合绝妙,浑然一体。真不知是建造者的匠心独运,还是冥冥中的天赐胜境。
    登上山顶,眼前豁然开朗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“天池”。“天池”为椭圆形布局,池水乃山中清泉汇集而成,十分清澈明朗,有几条大红的鲤鱼正在其间摇头摆尾、尽情玩游,真可谓逍遥自在、不识人间烟火。池中架有一座精巧的石拱桥,四周生长着茂盛苍翠的松柏。整个“天池”便宛如一只铺开翅膀停歇枝头的蝴蝶。每当山风四起,池水一圈圈漾开,水面上波光闪动,密密层层的松柏也随风翻摆、抖动,发出沙沙的响声。此刻你若屏息凝神,便觉得这只“停歇的蝴蝶”仿佛正昂首扇动双翅,徐徐飞起,形成了“山颠彩蝶飞”的奇妙景象,真是“天池观鱼跃,仙山赏彩蝶”。
    “天池”的东面有一间小巧精致的建筑,这就是镇海楼。据碑志记载,洽浦村蝙蝠山镇海楼(俗称仙岩宫)系纪念白仙师之庙宇,乃本村年代久远之古迹。仙师名曰白玉蟾,系道教南派神宵派五世祖,号海琼真人。相传,南宋淳熙三年(公元1167年),白真人带领三个弟子周游漳州、福州、罗源、江西龙虎山等东南各地,游至福州时在洽浦村蝙蝠山结庐,取名镇海楼,在此传道讲学三年,并广为当地百姓治病、灭瘟、除灾救难等,其信徒甚众。白真人得道后,南宋嘉定年间(1218——1224年)本村先民在原址上建庙以纪念之。后此庙又数度被战火毁灭,现在的镇海楼乃1994年重新修建。镇海楼顺山势建于峭壁上,远看象一朵金色的灵芝。它坐东朝西,规模较小,但外观上琉璃瓦顶,四角飞檐,大红墙体,门神威武;内饰上神像慈眉善目,壁画流畅精美。总体来看建造还是十分讲究的。镇海楼楼前向外伸有一块二十见方的平台,面前无遮无挡十分空旷开阔,站立台前仿佛立于天地间,有羽化登仙之感。极目远眺,群山苍茫,尽收眼底,稍近处一衣带水的闽江如玉带般向南边迂回延伸,渐渐隐没于云雾迷蒙之中。想这闽江,古时春夏两季常闹水患,秧及村民,宅心仁厚的白仙师取此楼曰镇海楼或许与此水患有一定关联吧!镇海楼背靠几块错落叠加的巨石,有一块巨石上竟留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印迹,大多形如各种动物之脚印,但其中有一个印痕,不论大小形状竟与我们人类的脚印如出一辙,十分稀奇,传说这即是白真人得道升天时留下的足迹。石旁附有诗云:盘古开天不计年,天然景物列山颠,石床脚印今犹在,足见仙师宇宙前。巨石间隙长有许多树木,其中的一株榕树,或许是吸取了仙人的灵气,再加上自身顽强的生命力,竟能从干涸的石缝中长成十几米高,而且十分粗壮繁茂,有一枝树枝恰巧伸展到楼宇上方,如神明的一只大手精心护佑着镇海楼,使其免受风吹雨打。
    镇海楼历史悠久,景色怡人,几年来在一些海外侨胞的大力资助下,在村里热心人士的悉心管理下,已初具规模,各种配套设施也相继完善,已成为里人许愿祈福,休闲养心的好去处(■洪见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