旗山两洞府

来源:闽侯县 发布时间: 2019-06-18 09:02
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取消收藏 打印
 

  □风光览胜

  旗山巉岩峻峭,层峦叠嶂,洞府幽奥。以“三十六洞天,一百零八奇岩”称著。最为称著的,是勾漏洞与游仙洞两洞府了。

  勾漏洞在旗山勾漏峰之阴,从南屿镇五都村刘前拾石级而上,巨崖险峻,洞口崖上,横刻有“勾漏洞天”四字,为书法家、闽侯县博物馆馆长曾江先生所书。洞由三品岩组成,洞内大洞套小洞,小洞连大洞,洞洞相通,纵横交错,莫知西东。故里人又称其“八卦洞”。又因昔时洞中有许多蝙蝠倒悬扑腾,其中有一种形若菊花,鼻子特大,扑腾如飞鸦,亦有“蝙蝠洞”之谓。洞宽处可容百余人,窄处只能侧身而过。还有稳卧轩、紫蔗岩、碎霞屏、接潮峰、绿艾庄等胜景。被喻为“过江龙”的特粗木质藤条,在洞内像藤桥似地攀越崖岩而上下,为洞增添了生气和活力。洞下的一泓清泉涌出石缝,味极甘甜,终年不涸。炎夏,游人在洞内十分凉爽。每当暴雨时,洞外金戈铁马,山呼海啸,洞内只有数粒水珠逡巡滴沥,如琴音铃声,怡情悦性,形成了激扬与沉静的两个世界。《名胜志》云:“洞之玲珑,明暗相授,旁通曲转,高下辅承”。明诗人徐熥在《登旗山勾漏洞》诗曰:“溪山何逶迤,数里入鸿蒙。斜日猿声外,残云鸟道中。乱峰诸洞隐,万竹一泉通。趺坐松间石,尘心觉尽空。丹成不纪年,古洞白云边。众水争趋壑,孤峰欲接天。路危逢乱石,山尽见平田。日暮休归去,还期遇葛仙。”

  《闽都别记》载,唐代仙人周拱、月英夫妇曾在此炼丹修行。洞里有其修身用的石蒲团、石桌、石椅、石床等遗迹。时周拱、月英夫妇将洞内小巧玲珑的“修真洞”作卧室,两人在洞内炼丹修行,于洞外采草药制药膏,悬壶普济众生。他们饮山上的“白毛茶”叶泡的绿茶,食山中名闻闽郡的“七寸绒尾”八月笋制成的菜肴,啖山中的荔枝良种“状元红”、“十八娘”等荔果。月英还把洞中的“过江龙”、特粗木质藤条做秋千架,坐在藤条上,手抓分支的细柔藤条作扶手,悠然自得地荡起秋千,悠哉乐哉!两人过着与世隔绝、了却尘缘的世外桃源生活。不久,月英见周拱炼丹修行期数已到了,便叫恩师、仙家王霸把周拱渡成仙家。从此夫妇俩云游天下,周拱经常到旗山下的南屿街与文人骚客作诗唱和,但里人不知他是仙家周拱哩!宋时,闾里乡绅在建造合山桥时,他将潜在垆峰山下、锦江河中有碍建桥的莲花磹移走时,里人问他你是谁?他才直言自己是仙家周拱也。

  游仙洞又名仙人洞,在仙石峰之巅。从南屿镇旗山山门往山上行走,踏上新建的水泥登山道,便到了游仙洞前。洞口由几块巨岩构成,有楚河汉界,故名“棋盘石”。石面可容十余人来回踱步。宽阔的石面上有仙盏遗迹,还有仙家留下的足迹。

  据传,明万历年间,仙家李铁拐与吕洞宾往东海云游时,路过旗山,见山上有神奇天成的楚河汉界的棋盘石,两人便取了山上的石子作棋子对弈。吕洞宾听说离旗山不远的北屿水西林,是日人瑞坊落成,他想前往观瞻,心不在焉地与李铁拐对弈,结果输了一局,气急败坏地将脚往岩面上一跺,遗下了他的足迹。李铁拐还把脚上的草鞋往岩下扔去,飞到了勾漏洞下,化幻成草鞋岩,至今犹在。

  棋盘石下是游仙洞。洞内有单人仙石床、双人仙石床、一线天、侧身洞等诸胜。洞壁上有明太守林春泽三子、南京国子监丞林应起题刻的“游仙洞”三字。传说八仙中的吕洞宾与李铁拐均在两仙石床上躺过,留下依稀可辨的仙家着床的背脊痕。一线天有数丈高,由两块顶天立地的巨岩对壁而成,相距半尺,向上看天只有半尺长。侧身洞不论大人小孩、胖墩子瘦个儿,侧身者则过。

  据传,当年蛤蟆仙被贬到凡间,落在旗山上,它潜入游仙洞,想早日重返仙界,在洞内虔诚思过,要想看到天空,只能在一线天向上观看;要想晒太阳,只能在侧身洞见到半小时的微弱阳光。忽一日,鹅仙变成天鹅从旗山上空飞过。对鹅仙邪念不忘的蛤蟆仙跳出游仙洞,昂首向在天上飞翔的鹅仙打招呼。遭到鹅仙的白眼,并被雷神发觉,顿时乌云密布,电闪雷鸣。蛤蟆仙化幻为一尊岩石,此岩石即是“蛤蟆观天”,今犹在游仙洞外。它是旗山版的“癞蛤蟆想吃天鹅肉”。

  明诗人陈价夫曾游过仙人洞,他作诗纪之,诗曰:“摩空魂垒仙人宅,怪绿千年紫苔色。班龙走匿神芝亡,九节茏葱拄为策。石浆觉得凝如髓,帝遣狂龙喷秋水。奔风怒雨山鬼啼,仿佛苏门妒嵇子。”

  游仙洞洞顶由巨石而成,洞府由众岩而就。远望仿佛一只匍匐欲前的乌龟,近看是一个普通的山洞。摄影家根据它的形状和神奇传说,将它喻为“神龟探海”,妙哉绝也!

  (福州晚报 柳振土 文/图)